"任法官,这都和解了,您怎么还盯着我不放啊?"被执行人秦某握着手机,听着电话那头执行法官任杰熟悉的"问候",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。这样的对话,在过去两年里已经重复了近百次。近日,随着最后一笔执行款到账,林州法院成功为17名农民工追回全部24万元拖欠工资,用行动证明:执行和解绝不是终点,而是法院持续监督的新起点。
2023年初,17名农民工拿着胜诉判决书来到林州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执行标的共24万元。经查,被执行人秦某账户名下可供执行财产寥寥,案件一度陷入僵局。考虑到秦某确有还款意愿但暂时困难,在执行法官任杰的主持下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,约定分期支付24万元工资款。
“和解只是第一步,钱不到账,我的心就放不下。” 任杰比谁都清楚,这24万元对17位农民工意味着什么——是孩子的学费,是拖欠的医药费,是压在箱底迟迟不敢拿出来的房贷合同。尽管案件已经和解结案,但他知道,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。
秦某是个“老江湖”,嘴上答应得痛快,背地里却玩起了“拖”字诀。任杰不吃这一套,他给17个案件分别制定了“一案一策”的履行计划,像盯猎物一样盯紧秦某的每一个动作。电话提醒、短信通知、上门督促,履行日前5天,任杰的“催债三连”准时送达;错时突袭、亲情攻势、社会施压,他摸透了秦某的生活规律,专挑他放松警惕时出现。
最惊险的一次,系统预警秦某的账户突然进账,任杰立刻带人冲进银行,硬是在资金被转走前冻结了账户。秦某急得跳脚:“你们这是要逼死我?”任杰冷笑:“逼你?那农民工的活路谁给?”
暴雨天,他与书记员蹲在工地核实秦某的经营状况;为查一笔工程款去向,他在住建局档案室泡了2天;发现秦某用现金交易逃避执行,这个“技术小白”硬是自学大数据分析,扒出了关键线索……两年里,任杰和秦某的“攻防战”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秦某耍赖,他就比他更较真;秦某躲债,他就比他更执着。
2025年7月,随着最后一笔执行款打入法院账户,这起历时两年的欠薪案终于圆满执结。“多亏任法官这两年锲而不舍,我们才能拿回救命钱!”农民工代表老张激动地说。
“对待‘老赖’,就得较真!和解不是终点,把钱实实在在交到农民工手里,才是真正的案结事了。”任杰表示,林州法院对涉民生案件始终坚持“优先执行、全力追讨”原则,2025年以来已为农民工追回欠薪210万元,司法拘留拒不履行义务被执行人17人,形成强大法律震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