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辉南县人民法院高效化解一起小额民间借贷纠纷,仅通过沟通调解便促使被告主动履行还款义务,既维护了原告合法权益,也为当事人减轻了诉累,以“小案件”彰显司法为民“大温度”。
原告弭某与被告丁某本是相识多年的朋友,2025年8月,丁某通过微信联系弭某,称自己在外跑车时急需加油,手头暂时周转不开,希望借300元应急,并承诺会在两小时内还款。出于信任,弭某当即通过微信转账将300元借给丁某。
可约定的还款时间过去后,弭某迟迟未收到还款,多次通过微信联系丁某索要欠款,对方却始终不再回复消息。300元虽数额不大,但关乎个人权益与诚信底线,在多次联系无果后,弭某无奈之下,一纸诉状将丁某诉至样子哨人民法庭,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借款。
法庭收到案件后,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梳理案情。考虑到该案标的额较小,且双方此前存在朋友关系,若直接开庭审理,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,既耗时又费力。为最大限度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,减少纠纷对人际关系的影响,法官决定优先采用先行调解方式,首先尝试与丁某取得联系。
起初,法官多次拨打丁某电话均未接通,随后通过微信留言说明身份与来意,耐心等待回复。次日,丁某终于回复,解释自己近期一直在外跑运输,行程紧张且常处于信号不佳区域,未能及时看到微信消息,并非故意拖欠。
了解情况后,法官先倾听丁某的实际困难,再结合法律法规释法明理。法官向丁某详细讲解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中关于民间借贷的规定,明确借款人应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,若未按时还款,不仅影响个人征信,还可能承担额外诉讼费用,对工作生活造成不利影响。同时,法官从情理角度强调,朋友间信任来之不易,珍惜情谊、及时还款才是最佳解决方案。
经过法官耐心劝诫引导,丁某深刻认识到自身不当之处,当即表示会立刻联系弭某还款。当天下午,丁某便通过微信转账将300元欠款足额还给弭某,并表达歉意。弭某收到还款后,对法庭高效调解工作十分满意,主动申请撤诉。
辉南县人民法院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,针对小额、简单民事纠纷,积极运用调解方式化解矛盾,既减轻当事人诉累,又节约司法资源,下一步,辉南县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,提升司法服务质效,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与司法温暖。
来源:辉南县人民法院
编辑:马天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