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近年来,随着民间借贷与商业往来增多,拖欠、赖账问题时有发生。收账公司、律师与司法机关提醒,当面对顽固欠款时,“狠”并非指越界,而是要在法律框架内采取更为强硬、专业的手段,以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。
多位收账公司负责人和法学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,合法且高效的要账策略,核心在于“证据固化、法律先行、程序推进、公开透明”。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十条路径:
一是第一时间固定证据。借条、合同、银行转账凭证、通讯记录、聊天截图、录音录像等都是司法认可的证明材料。业内人士强调,证据链完整是后续所有强制措施能否奏效的基础。
二是发出规范催款函和律师函。正式的书面催收能够向债务人明确法律后果并作为诉讼前置程序。律师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法律威慑力,常常能促成对方重启还款谈判。
三是及时申请财产保全。债权人在提起诉讼或仲裁的同时,可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,冻结、查封、扣押对方财产,防止债务人转移、隐藏财产,保障判决或裁决的执行基础。
四是依法提起诉讼与申请强制执行。诉讼和执行是收回欠款的根本途径。法院可以依法查封、扣押、拍卖被执行人名下的房产、车辆、银行存款等,并可采取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等措施。
五是利用公开信息和合法渠道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状况。通过工商登记、税务、土地房产登记等公开信息,以及经法律授权的查询渠道,依法摸清债务人的财产线索,制定精准要账方案。
六是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。律师事务所、合规收账机构、会计及审计机构能提供法律意见、资产调查与执行支持,减少自力救济中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。
七是灵活运用谈判与分期还款方案。对于确有还款能力但一时困难的债务人,可通过法律文书固定分期还款计划,并配套担保或抵押,既体现“强硬”但务实,也提高实际回款率。
八是依法采用信用惩戒措施。将被执行人移送至失信被执行人名单,依法限制其高消费、出境等权利,这类信用制裁在实践中对被执行人还款常具显著压力。
九是谨慎、合法地公开案情。媒体曝光须建立在事实基础和法律允许范围内,不得发布诽谤、泄露个人隐私或实施网络人肉搜索。专家提醒,非法公开或报复性曝光可能反遭法律制裁。
十是防范与规范化事前约定。在未来民间借贷或商业往来中,应通过规范合同条款、明确违约责任、采用公证或见证措施等方式,将风险控制在可管理范围内。
法学专家指出,收账过程中的“狠”应理解为“程序严密、措施果断、证据充分”,绝不可越界为威胁、恐吓、暴力催收或非法侵入他人信息。违法催收不仅可能导致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,还会损害社会信用秩序。司法部门对非法催收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,公众与企业应予以警觉。
收账公司负责人表示,行业正在向专业化、合规化转型。对于希望追回欠款的个人与企业,他建议首先咨询律师,评估回款可能性与成本,再制定法律优先的追索计划;对无法自行有效执行的债权,可依法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处理,既提高效率,也降低法律风险。
依法追债、文明催收,是保护债权人与维护市场秩序的双重要求。当“最狠”的要账方式被法律边界所规范与约束时,执法、司法与市场力量的合力,才能真正实现公平与正义。